事业成败,关键在人,关键在干部,关键在干部的积极性、创造性。
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征程中,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、创造性?
我省出台容错纠错工作办法,给干事创业的干部吃下的“定心丸”,体现了执纪执法既有“力度”,又有“尺度”,更有“温度”。
该办法真正建立起可操作的容错纠错机制,能够切实有效地为那些敢于担当、踏实做事、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。
确实,干事创业的干部,太需要组织给他们撑腰鼓劲了。
建设先行区,就是闯改革创新的深水区。这要求干部担当作为,敢啃硬骨头、敢碰烫山芋。
啃硬骨头、碰烫山芋,有可能会发生工作上的失误错误。经常洗碗的人,失手打破碗的概率远比不洗碗者要高。
为干事创业的干部营造良好环境,需要旗帜鲜明地破除“洗碗效应”,需要宽容失误错误,以容错纠错机制保护、鼓励他们,让他们在试错、容错、纠错中练就担当实干的硬脊梁、铁肩膀。
所以,我们要“罚”不担当者,也要“保”担当者。只有让干部敢为善为,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才能形成国企敢干、民企敢闯、外企敢投的经济发展好局面。
征途漫漫、实干是金;大道至简、落实为要。现在要做的,就是把我省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推动“三个区分开来”在基层落实落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