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坚持严字当头,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。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,各级必须亮明严的态度、树立严的标准、执行严的纪律,一严到底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,坚持真管真严、敢管敢严、长管长严抓作风,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,纪律松弛、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,党风政风焕然一新,社风民风持续向好,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。实践证明,什么时候党的作风建设抓得紧、抓得严、抓得好,党的事业就发展顺利一些,反之就会遭受挫折和损失。
但当前,一些党员干部对从严推进作风建设存在误解,有的以“小事小节论”为享乐主义开脱,认为党员、干部也有七情六欲,应该“人性化”管理,不能“严得不近人情”;有的拿“行业特殊论”为奢靡之风辩解,觉得“严碍发展”“严碍创新”,把正常监督视为“挑刺找茬”;有的用“适可而止论”为被动应付卸责,产生“严到位、该收兵”的错误认识,工作中“喘口气、歇歇脚”......这些无伤大雅的观念、特殊例外的想法、打退堂鼓的行为,不从政治上看,不从全局上想,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严重不足,必须高度警惕、坚决抵制。
一处弛则百处懈。从各级通报的典型案例看,一些党员干部滑入违法犯罪深渊,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受到破坏,往往始于作风不严不实。有的干部自我要求不严,在一顿饭、一桌牌、一张卡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作风问题上“溃堤”“决口”;有的工作作风飘浮,从粗心大意、敷衍了事逐渐发展到只说不干、弄虚作假,贻误地方经济发展,群众反映强烈。有的地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“瞪大眼睛、拉长耳朵”的警觉,对作风问题追责问责失之于宽、失之于软,形成“破窗效应”,导致纪律失去严肃性权威性。这告诫我们,作风建设绝不能抓一抓、放一放,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、严要求,做到紧盯不放、寸步不让。
严字当头、全面从严、一严到底。思想教育须从严,要以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,一体推进学查改,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,增强纪律意识、规矩意识、敬畏意识,进一步将铁的规矩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监督执纪务必严,常态化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检查,对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、反复敲打,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及时发现、严肃纠治。同时,严惩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,以执纪执法为民、纠风治乱为民的实际举措,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制度约束贵在严,结合日常监督、专项整治、巡视巡察中发现的作风问题,督促责任单位举一反三、以点带面完善规章制度,确保不留死角、不留盲区,切实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。
世间事,做于细,成于严。只要广大党员干部以滚石上山的劲头、爬坡过坎的勇气,始终严于律己、严负其责、严管所辖,不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,就一定能实现弊绝风清、海晏河清,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强作风保障。